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7篇
  免费   1080篇
  国内免费   1797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6225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3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中国软玉矿床类型及其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飞  余晓艳 《矿产与地质》2009,23(4):375-380
文章将中国11个产地的软玉(透闪石玉)矿床分为岩浆热液型和变质热液型两大类。其中岩浆热液型又根据侵入体的性质分为中酸性岩型、基性岩型、超基性岩型;变质热液型根据母岩特点分为碳酸盐岩型和蛇纹岩型,并从围岩和侵入岩体特征、矿体产状及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软玉矿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总结了各产地软玉的品种、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矿物学特征;简单分析了软玉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62.
湖北省宜昌市彭家河石榴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矿物学、岩石学的方法对宜昌黄陵地区彭家河石榴石矿床中含矿层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变质相及原岩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彭家河石榴石矿床的含矿层位为水月寺群的周家河组,石榴石主要赋存于含(石墨)矽线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及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前者石榴石含量较高10%~50%,后者含量稍低12%~36%,X衍射及电子探针分析矿床中石榴石以铁铝榴石为主,其次是镁铝榴石,少量钙铝榴石.运用变质反应平衡温压方程计算出成矿温压条件为:P=600 MPa~800 MPa,T=650℃~750℃;变质相为高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富铁铝质沉积变质岩系--孔兹岩系是寻找此类石榴石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63.
构造-流体耦合关系对水上亚系统金矿成矿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斌  毋瑞身 《地球化学》2004,33(2):197-207
流体温度-密度-盐度关系化学模式显示,水下亚系统是一种火山作用形成的富含NaCI向海底释放的流体系统,该系统形成块状硫化物矿床;水上亚系统是陆相火山岩地区的地下低盐度低温流体系统,形成了浅层低温热液型和热泉型矿床.由流体的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运动方程的特点可以看出,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的流体运动,受到构造-流体-成矿系统的关系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介质的孔隙度、流体密度、渗透率、流体的黏度和流体内压力等.以世界一些陆相火山地区的金矿为例进行讨论,充分证明了陆相火山地区的金矿流体的运动方式具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成矿流体沿岩石的孔隙流动,如伊尔曼得金矿等;另一类是成矿流体沿裂隙流动,如阿希金矿等.虽然这些金矿形成于同一火山岩地区,但是,流体在围岩的孔隙和断裂中以不同的方式运动,流体的内压力、流体的密度将发生不同的变化,同时引起流体的氧逸度、pH值、盐度产生不同的改变.由此表明流体运动的方式和扩散影响了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964.
R型因子分析可通过研究地质变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变化和分布特征而形成地质概念,并恢复地质过程,指示物质来源.在研究云南昭通毛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矿区910和846中段Ⅱ、Ⅲ号矿带NE向断裂构造岩微量元素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提出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证据.在时间上,指示了主要成矿期次为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期又划分为黄铁矿-闪锌矿阶段、闪锌矿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和碳酸盐-黄铁矿矿化4个成矿阶段;在成矿物质来源上,锌来源于赋矿地层(C1b和C2w)和外来成矿流体,铅主要由外来成矿流体带入.  相似文献   
965.
西南天山是新疆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重要产出地区,以萨热克铜矿、 乌拉根铅锌矿、花园铜矿、伽师铜矿为代表,均产于隆起剥蚀区边缘的红层盆地中并严格受层位控制,赋矿盆地的下部为煤系生烃岩,中部为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岩铜铅锌矿储集层,上覆膏岩及泥岩等密闭盖层,具有铜铅锌-铀-煤-天然气同盆共存富集的成矿特征.文章总结了...  相似文献   
96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近岸海区全新世泥质沉积体引起了地学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众多相关论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山东半岛全新世泥质沉积体受到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呈现出中间厚、向海向陆减薄的楔形,并沿山东半岛发育,其物质来源主要是黄河注入所带来的沉积物;在形成机制上,受到海平面上升、潮流和黄河入海口的迁移等多种因素的控制,成因复杂;在形成时间上,现今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该泥楔形成于全新世冰后期海平面上升时期。对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山东泥楔的未来研究方向,指出应该建立多种水动力耦合作用下的泥沙输运与沉积模式,着重从海洋沉积动力学角度进行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7.
在对前人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重点分析了13处铅锌金银多金属(铜、钨、锡等)矿床(体)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包括接触交代型(夕卡岩型)、岩浆热液型(充填交代型及蚀变岩型)和浅成中-低温热液型(沉积热液再造型)3个三级(四级)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68.
延边东部五道沟脉型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边东部五道沟矿床内的钨矿体主要呈平行脉状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蚀变花岗闪长岩中,与相邻的杨金沟大型钨矿相比,具有矿脉数量少、单脉厚度大和品位高的特点;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团块状、粗粒浸染状、细脉状产于石英脉及碎裂蚀变围岩中,具有热液脉型矿床的矿化特征。主成矿阶段形成的粗粒白钨矿及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白钨矿颗粒中尚含少量的含CO2三相包裹体。石英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171.2~268.0℃,热液盐度(w(NaCl))为0.70%~10.74%;白钨矿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09.6~253.3℃,热液盐度为1.39%~8.67%;白钨矿中2个含CO2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287.2℃和294.7℃。结合单个包裹体气相组分分析,认为五道沟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并含一定数量的N2等气体。该矿床与杨金沟大型钨矿综合对比表明:两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组构及白钨矿赋存状态等矿化特征基本相同,不同赋矿围岩中含矿构造性质不同应是两矿区钨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差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69.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anling Metallogenic Bel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largest granite-related U regions in South China. In this paper, we contribute new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a and 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to constrain the exhumation history and evaluate preservation potential of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Nine Triassic outcrop gran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of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yield AFT ages ranging from 43 to 24 Ma with similar mean confined fission track lengths ranging from 11.8 ± 2.0 to 12.9 ± 1.9 μm and Dpar values between 1.01 and 1.51 μm. The robustness time-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of samples from the hanging wall of Huangpi fault show that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experienced a time of monotonous and slow cooling starting from middle Paleocene to middle Miocene (~60–10 Ma), followed by relatively rapid exhumation in the late Miocene (~10–5 Ma) and nearly thermal stability in the Pliocene–Quaternary (~5–0 Ma). The amount of exhumation after U mineralization since the Middle Paleogene was estimated as ~4.3 ± 1.8 km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ed thermal history model.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ages of U deposits in the Xiazhuang ore field are mainly before Middle Paleocene and the mineralization depths are more than 4.4 ± 1.2 km. Therefore, the exhumation history since middle Paleocene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相似文献   
970.
桃园向斜铝土矿位于道真县东部,是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铝土矿产于二叠纪梁山组地层中,属于沉积型铝土矿床,其中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间断对铝土矿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桃园向斜铝土矿的控矿因素及其找矿标志,并指出向斜的深部及西翼中部和南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